全球财经连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探讨民营经济活跃是广东保持经济
全球财经连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探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的观点:民营经济活跃是广东保持经济活力的重要密码,推动物品创新发展
今年,中国面临的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既符合实际情况,也带有挑战性。我们有条件实现这个目标,同时也存在一定压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努力,就像攀登高山一样,要不断前进,才能摘到果实。
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能够实现,是因为中国拥有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这包括我们的超大规模市场、制造业优势、人力资本和人才队伍,以及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领先地位。此外,我国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并已取得结构性突破。
去年,我们虽然遭遇了疫情,但经过修复和反弹,最终实现了GDP增长5.2%。尽管2022年的增速相对较低,但我们已经从8.1%降至3%,体现了我国在逆境中的韧性和恢复能力。
为了实现2024年的5%左右增长,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克服多重挑战。一方面,国际环境仍然不确定;另一方面,大循环中的堵点还有待解决;再者,预期还未完全转变,加上需求减弱,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消费依然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其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不足,一季度至三季度美国国债利息处于历史高峰,使得国内投资受到了压制。此外,俄乌冲突等全球性事件对产业链供应链产生影响,对通胀水平造成压力,这些都将持续影响我们的经济走势。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实现5%左右的增长,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同时解决制度、管理层面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政策制定,还涉及到财政赤字率控制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策略,以及货币政策稳定性的建立,以确保资本市场成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工具,并为居民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从而激发消费和投资潜能。
《全球财经连线》询问是否可以采取更宽松的财政政策来支持这一目标。陈文玲表示,即便赤字率没有显著增加,其实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非计入赤字率,有助于缓解政府支付利息压力,并且未来会持续每年至少1万亿元以上的大规模发行量,因此实际上的支持力量并未减弱。而货币政策则应建立内在稳定的资本市场制度,以抵御国际金融风险,为居民创造稳定收入来源,从而扩大消费投资范围,为开源节流提供保障。在这种宽松货币环境下,如欧美央行采取宽松措施,将如何影响我国资本市场?陈文玲指出,这将导致美元信用出现问题,而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也受到威胁,此举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我国来说是一个考验,它要求我们建立更加坚固的人民信心体系以及更强大的金融系统以支撑这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