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羽专业数码电器网
首页 > 热点资讯 > 谈谈微信70的新功能

谈谈微信70的新功能

谈谈微信7.0的新功能

本文主要是了解微信此次大升级的变化,了解微信新功能的产品战略、产品功能、产品表现以及产品体验等,分析微信新功能的优劣势和后续发展等。

微信在去年年底更新了微信7.0的版本,相较于6.X版本的变化较大。首先在APP的图示就变得更加扁平化,虽然这个是趋势,但我还是喜欢IOS6那个风格的设计;然后就是整个UI界面变得白色的,乍一看确实有点不习惯,但用了这么几天下来,我个人的感觉是喜欢这个简约的风格的;最后就是三大功能的更新:强提醒、看一看/公众号、时刻视讯。

也许是无聊,前天看了1月9号微信之夜张小龙长达四个小时的演讲,改变了之前对于7.0微信的误解,重新地认识了一下新版的微信。于是也有了写一篇体验文章的想法,迫于思维和文笔有限,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

1. 概述 1.1 体验环境

手机机型:Iphone6s Ios10

APP版本:微信7.0

1.2 体验目的

了解微信此次大升级的变化,了解微信新功能的产品战略,产品功能,产品表现以及产品体验等,分析微信新功能的优劣势和后续发展等。

1.3 微信新版本介绍(摘抄微信更新界面)

用【时刻视讯】,记录眼前的世界。也可以给朋友的视讯【冒个泡】,告诉他你来过。

从微信的更新提醒来看,在聊天的详情页可以给单聊设定强提醒。可以理解成QQ的特别关注,保障及时收到对方发给你的资讯,甚至会把对方发表的动态推送给你。身为一个单身狗我对于这个新功能是毫无兴趣的,甚至我觉得这是马化腾强行要求张小龙加上去的,打工仔都知道老板总是无时无刻想要召唤你。

后来我看了微博之夜,张小龙的解释是想把这个功能覆盖到线下/线上。

线下场景:

我的理解是,当我们在想要买一杯喜茶或者在饭点的时候想要去比较好吃的饭点吃个饭,总是有漫长的队伍在等待着你。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如果用排队的时间去逛一下商场,你就会发现,你钱包里的钱已经支援不了你去这家店吃饭了。开个玩笑,我是说这些时间应该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排著乏味的队伍。

所以,当我们用微信去关注某家店的公众号之类的,完成点单,设定强提醒,接下来到你取餐的这段时间都是你自由安排的时间,你可以自由地安排。

线上场景:

当你关注了你心仪的一件宝贝在某个时间有打折优惠,而你很容易因为忙碌忽略了这个节点才后悔不及,强提醒的功能在这个场景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当然,以上都是基于个人理解的一些不成熟的举例,具体还要看以后得应用。我只是希望这个功能能把基于个体对个体的应用取消掉,毕竟这个和“已读”功能一样会给非单身使用者带来无形的压力。

2.2 公众号

2.2.1改版的目的

2.2.2 解决了什么问题

当公众号推送文章时,使用者如果看到这个推送但并没有有时间去看这些文章,那么他只能继续把红点消掉,然后就退出来了,最终导致结果是使用者可能忘记而错过了一篇优质的内容。

微信7.0的订阅号界面和6.X的公众号界面之间的差别,可以从下面两张图片很清晰地看出来。

新的排版方式:

2.2.3 目标

最终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任何人)都能够进入这个平台进行文章的创作,让平台内容更加丰富。

2.2 看一看

我印象中微信的看一看板块好像很久就有了,一直也没有去开启这个功能。不过在接触到简讯的资讯流的时候感觉这个板块太好了,我可以一边看新闻一遍聊天,而且不用在两个APP之间来回切换。老罗说腾讯有意愿要投资简讯,我猜是看上这个模组了哈哈哈

关于新版的看一看的部分有两个模组,好看和精选。前者代表着社交推荐,后者就是我猜就是用来对抗今日头条的机器推荐了。不过我不能理解的是,如果微信是一个用完即走的高效率APP,看一看用来留住使用者时间的模组难道不是相矛盾?

不管了,就先看一下这两个更新模组吧

好看:

在2.1的公众号模组还有一处小的更新,就是原本文章底下的“点赞”变成了“好看”。

当你对一篇文章按了好看之后,这篇文章会出现在看一看的好看界面当中,你可以发表你的看法,并且你的好友也可以在下面与你进行讨论。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跟你分享到朋友圈是一个道理的。

那为什么做这么一个更新?

朋友圈有篇文章,如果十个好友转了,你会看到十条资讯。很重复,也没法大家一起来讨论。好看里面就可以。人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相对长的时间,他才会沉下心来花时间去完成一个阅读动作。

与其让朋友圈变得拥挤不如新设立一个广场,让更多人进来,也让朋友圈回归到“文字+图片”的简洁的资讯流。

微信要做社交推荐阅读,如果汇集到一个地方,从资料的收集技术来看,我从不专业的角度来想,应该是更容易实现。微信给出的解释是,微信本身不做阅读,要做的是让每个人帮助其他人阅读。毕竟人都是惰性的,大多数人都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收集汇总知识。所以基于社交推荐阅读模组的出现也显得理所应当。

这里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与朋友圈相同,很多人是推一些符合自己的观点或者人设的文章,而不是说这个文章的内容有多好。更多是通过一个文章来展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人。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你朋友分享的文章与你的兴趣爱好不同,或者三观不同的时候,你会不会去改变对他的看法?当然三观这方面不谈,因为朋友圈就能判断。

那假设兴趣不同呢?我对这方面还是持开放态度,单独一个人的接触知识的范围是有限的,这时候就需要不同的人帮你填充你缺失的那部分知识,这也是我们需要朋友的原因。

推荐:

基于机器演算法的推荐。从你日常生活中了解你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进而推荐相关的文章给你阅读。如果你用过今日头条就会明白其中的逻辑。我是比较害怕这种方式的,我会觉得完全裸露在这个世界,不带一丝衣袖。其次它的推荐会让你阅读的内容很单一,没有跳跃,也算自我封闭的一种吧。

不过到目前我还没看到微信在这一块有类似于今日头条那么可怕,都是基于我关注的一些公众号内容来推荐,还没出现涉及到常的生活。我也希望它不会变的那样,窥视你的生活,再送给你一波接一波的广告。

2.3 浮窗

这个模组虽然不是本次的更新,由于我之前的版本没有这么一个模组。这次更新体验下来感觉还不错,也存在点缺点,同时它也和看一看/公众号的阅读相关,所以就在这里讨论一下。

2.3.1 解决了什么问题

相信你会经常碰到一个情况,就是你在阅读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或者填一个问卷调查之类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你发资讯你是没有办法退出来回复的。反正我是经常碰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对这个功能还没用之前就觉得太人性化了。

2.3.2 操作步骤

以阅读文章中途回复讯息为例:

优点:能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查看回复讯息,避免回复不及或者错过重要讯息。

缺点:点选文章阅读页面完成阅读后,退出到点选悬浮窗前页面,而不是停留在设定悬浮窗之前的资讯页面,需要再次进入看一看阅读文章。步骤繁琐,不如第三方后台切换方便,在小程式面前更是鸡肋。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希望微信在这个功能上能做到两个应用。

音乐:一样的道理,我是个很懒的人,我不喜欢在两个APP不断地切换的。所以如果微信可以再拓展一个歌单模组,整合到悬浮窗状态我个人是能接受的。

视讯:根据等下要讲的时刻视讯的模组和小视讯的发展来看,我预估微信未来可能会做短时间的直播或者VLOG形式的视讯分享。那么到时候这个悬浮窗我觉得就是一个比较的板块了。

2.4 时刻视讯(视讯动态)

2.4.1 什么是时刻视讯

时刻视讯是一种让你可以拍摄15s小视讯来记录当下的时刻或心情。可以对视讯进行编辑,发表后可进行互动,视小视讯保留的时间为24小时。

2.4.2 时刻视讯出现原因

必要性:

文字常常被表达一个人思想,但要展示你想表达的人设需要比较高的文字功底,而图片却显得更加容易,也更加直观。小视讯对比起图片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小视讯出现更是必要的。

而早在几年前,Snapchat Instagram twite 微博都先后出现即焚概念的视讯。

使用者心理:

朋友圈:

发朋友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所以当你放朋友圈的时候,你会对朋友圈进行充分地美化,比如反复的修饰图片,比如转发一些不属于你思想的文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别人留下你是你朋友圈表达的样子的印象,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你,是你为自己设计的人设。

而当朋友圈这个空间随着你的好友不断扩大,你每次发表朋友圈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你甚至不想让新的朋友了解你的过去,于是大家都会习惯把之前的朋友圈删掉。微信自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设定了朋友圈三天可见,半年可见之类的限制。

这些在我的理解,我觉得微信可能是意识到了朋友圈的动态在不断减少,而朋友圈的社交关系对于微信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所以微信退出了这些功能来减少使用者的压力,鼓励大家发表动态。

即刻视讯:

由于朋友圈被错误使用,充当了一个人设推广的角色。所以需要有一个让你无压力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观点的渠道。

用张小龙的原话就是: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让使用者可以比较勇敢的自我表达。

2.4.3 时刻视讯的体验

上传:在“我”tab 页,右上角小相机,点选即可拍摄或上传时刻视讯,在长按拍摄或者上传后,可以进行文字编辑、表情新增、位置。

时刻视讯的发表条数没有限定,可同时或分时发表。

注:发表按钮是一个蓝色的“就这样”按钮,按张小龙的说法是为了让使用者真实地发出动态,不加任何修饰,所以我们也就看不到有任何类似抖音的修容演算法或者Instagram的滤镜和音乐。我比较看好微信是走Instagram方向。

检视:

由于体验渠道有限,根据网络的统计,时刻视讯在微信内目前有7个入口可以检视:

在仅有的两个 timeline 视讯流里(第2条群内短视讯和第6条星标短视讯),操作类抖音,上下滑可以切换视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双击进入好友时刻视讯时,返回的操作是下拉视讯。

互动:

检视其他人的时刻视讯时,左下角有一个小气泡,点选一次会留下来过的痕迹,长按则会触发文字评论(如果不点选泡泡不会出现浏览记录)。

检视自己的时刻视讯时,长按气泡会看来留下痕迹朋友的列表,长按视讯则会触发删除视讯的选项。

2.4.4 Instagram的即焚小视讯

我比较熟悉的instagram和微博故事,微博故事几乎就是抄袭instagram。

由于我不可抗力原因,我已经很久没有用过Instagram了,操作步骤大同小异:

2.4.5 微信时刻视讯和INS的限时动态的差别

操作流程:

视讯美化:INS有强大的滤镜功能、音乐新增功能,遮蔽功能。本身即焚视讯就是希望使用者无压力地发表内容,如果不能遮蔽掉你的老板、客户是没有办法做到无压力的。

视讯推荐:INS的视讯入口在主页的上面显眼位置,使用者可以直接点选观看。INS会推荐你一些好看的视讯,或者共同朋友的限时视讯。我想原本微信应该属于熟人社交,不会做这一模组,但我们从时刻视讯的微信群观看入口可以看到微信是有往推荐这一块去做的。

阅读反馈:INS只要有人阅读,视讯的作者就会知道谁看过,也支援评论。

不同于INS,微信只有当观看的使用者点选了泡泡,视讯的作者才会知道谁看过。我记得张小龙说这个的本意是让观看的人不要有压力,也确实,微信的这个观看入口确实会让人很有压力。但他好像没有考虑到作者的心情,人是需要有反馈的。正如朋友圈大家都期待着被点赞/评论,如果发一条视讯没有人看,下一次再发表的可能性也许就打了对折了(没有资料基础的猜想)。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对于微信的这个时刻视讯设计是不能理解的。对于张小龙的不希望使用者有压力地发表真实的自己,INS的模式(即焚+可遮蔽)完全是可以满足的。

2.4.6 我想象的微信时刻

微信7.0的更新有 5 亿人吐槽,有 1 亿人教张小龙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 8 亿人看不懂“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是属于比较有没有自知之明的那一亿分之一,在时刻视讯这个功能上面,我希望能做出INS型别的形式:

具体实现可以参照INS这种比较成熟的APP。

3. 总结

对于新版的微信也仅仅接触了一周时间,体验可能还只是基于比较浅显的阶段。

基于这段时间的体验,和听了张小龙对于更新这三个功能的讲解。我对微信称为一个大的平台持的是看好态度。在微信之夜的演讲,张小龙还对于其他功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讲解,网上有很多文字版本,可以去阅读一下!

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

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微信会持续为你提供便利的功能,但不会去打扰到你原本的状态,而当你需要的时候,它正蓄势待发地为你服务。

本文由 @uncle 原创释出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数码电器新闻资讯 实验室仪器设备...
一、探秘科技的奇迹工厂 实验室仪器设备是现代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实验室,...
数码电器新闻资讯 实验室-仪器设...
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管理与维护指南 在科学研究和教学中,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和测试的重要场所。其中,仪器设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
数码电器新闻资讯 危废处理第三方...
专业技术团队 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危险废物和有害废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一家专注于危废处置的第三方服务公司,我们拥有一个由资深环保工程师、化学工艺...
数码电器新闻资讯 半导体领域的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半导体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作为这一领域的一员,上海威旭半导体公司在这个春天推出了新的招聘计划,这不仅意味着公司对人才的重视,...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