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全球连线陈文玲揭秘广东经济活力密码民营经济是关键在自然风景中绽放
今年中国经济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符合实际的我们有条件能够实现;又有一定压力,我们还要努力,可能要蹦起来,才能摘到树上的桃子。
今年5%左右的目标之所以说有条件实现,因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比如,我们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超大规模制造业的优势,超大规模人力资本、人才队伍的优势,还有超大规模数字化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的优势。我们科技创新追赶的步伐也在加快,且已经取得结构性突破。
去年,我国经过修复反弹,全年已经实现了GDP增长5.2%的目标。去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一致也是5%左右,与今年提法相同。但去年上半年,我国处于修复状态,一季度、二季度表现不及预期,但是我国并没有垮,我国经过恢复,在下半年开始反弹,最终实现了全年的增速。
尽管2022年的经济增速相对较低,从2021年的8.1降到了3%,但2022年的疫情多点暴发,对我国经济冲击相当大。经历这样的一个修复到反弹,我觉得各方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不仅是全国人民、企业等,也包括政府出台8个方面强刺激政策逐渐发力。
从这些方面来看,我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因此仍认为2024年度能否达到5%以上增速仍然存在一定可能性,并非完全无望。不过,由于国际环境高度不确定和国内循环存在堵点等因素,这一任务并不轻松。
《全球财经连线》:很多人都期待今年能有一些更宽松的手段来帮助实现这个目标。你认为,以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怎么做?
陈文玲:关于这一问题,有几个角度可以考虑。一是需要通过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二是在保持宏观金融稳定的同时,要确保资金流动性充足,有助于促进生产与消费需求;三是通过税收减免和其他激励措施支持小微企业以及创新型高技术产业发展,以此释放潜在增长空间;四是在防控疫情期间,可以适时调整口岸管理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使得外贸继续稳健增长。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间投资协作机制,以及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准入水平,以促进双向投资扩张。
《全球财经连线》:您刚才提到的这些建议听起来既全面又深入,但它们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比如如何平衡国内需求与国际竞争,同时保持好坏分明?
陈文玲:确实,这是一个非常艰巨而敏感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形势。我想,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的要求:
首先,从短期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一场“双循环”转型的大潮中。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哪个国家,都必须要解决如何平衡内部需求与出口导向性的矛盾。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生产者必须找到一种方式,将产品和服务以最合理、最有效率、高效率地输送出去,同时满足国内市场对于商品和服务品质提高所需的人们群众心理需求。这一点同样也体现为“内循环”中的消费升级。而作为“外循环”,则需要依靠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创新的设计思维以及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策略,而不是简单依赖价格竞争或者成本削减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行为改变。
其次,从长远看,则涉及到构建更加均衡可持续发展模式,即使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新兴产业开发更快速、环境保护更严格以及社会公平正义更被重视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但这里面的难题就在于如何真正把握住这种转型机会,而不是只是停留在表象上,只看到数量上的增加而忽视了质量上的提升。
总之,无论是短期还是长远,看待这一课题时,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核心矛盾,即怎样将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同时保证所有参与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而且不能因为追求短暂效益而牺牲掉未来可持续性的重要原则。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决策,并且根据不同的阶段或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策略,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它们之间会产生各种互动效果,所以单纯采用一种方案是不够灵活也不够精准的地方治能力力建设至关重要。而且,这种地方治能力力建设应当建立起基于数据信息共享、大数据分析、小数据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的智慧决策体系,使得地方政府能够迅速响应变化,用最小成本获得最佳结果。
因此,对于如何平衡国内需求与国际竞争,以及保持好坏分明,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握新常态新趋势,用科学规划指导战略布局,不断优化调节宏观政策框架,以及加强区域协调合作,加快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为我国产生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链条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