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空气净化器起效需8小时 被批quot玩文字游戏quot
“松下空气净化器号称祛除PM2.5、除甲醛达98%达98%,原来要开着8小时以后才成。我一天在家的时间也就十个小时!”“8个小时?在家即使开了净化器,也多数时间没效果,等有效果了也该出门了。总不能一天24小时封闭门窗开着净化器吧!那样大量浪费电能岂不更加重了空气污染?”“松下玩的是文字游戏,误导大家,普通人怎么能够对付这样专业的欺诈?”昨天,看到松下否认其空气净化器PM2.5达不到98%的报道后,网友纷纷吐槽。
昨天,第三方检测机构也首度回应松下称,松下空气净化器的实验标准为极端空气环境,在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调查:松下等空气净化器PM2.5祛除率实测仅四成
3月13日,《广州日报》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粤环科YHK对空气净化器做了一次实验,测试对象是松下F-VDG35C和飞利浦AC4004。测试项目是甲醛、PM2.5、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在一写字楼,空间大小为25立方米。
在测试中,松下空气净化器开启3分钟后,出风口处的0.3-2微米可吸入颗粒物数量由每升123万降至每升106万。根据实验,该款空气净化器在完成一次室内空气循环后,去除率只有40.6%,远远不及其宣传的98%。
测试结果显示,在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室内空气循环过后,二者的甲醛、TVOC的下降率分别为:松下甲醛净化率10.8%,TVOC净化率2.5%;飞利浦甲醛净化率15%,TVOC净化率3.49%。
媒体指出,原来厂家标出的祛除率达90%的数据是在实验室环境测得,在生活中难以实现。
松下:检测时间和标准不同 造成祛除率数据不同
3月18日,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吉村社长在广州回应称,空气净化器的检测标准不同,检测环境无法确认,均会导致测试结果与检测报告出现较大差异。
“关于松下空气净化器PM2.5去除功能的测试,不光是我们公司自己来做,同时也是在国家正式认定的机关来做检测,作为松下来说,我们对于检测报告中的检测结果和宣传单页中标注的数字是非常有信心的,这是非常准确的数字。”吉村社长表示。
据介绍,松下空气净化器的测试环境为1立方米或30立方米的封闭实验舱,测试时间至少以1个小时为起点,通常为4-8小时。但第三方检测与官方检测不同,由于测试时间过短,可能造成无法完成足够的空气循环。
此外,松下空气净化器官方测试的初始浓度要求为18mg/m3(TVOC)、約2mg/m3(甲醛),而第三方检测报告所提到的0.037mg/m3的甲醛浓度以及0.511mg/m3的TVOC浓度基本可认为是无污染状态。而当污染物浓度过低的时候,为保证测试效果,在实验室测试的时候会手动将机器设定为最大风量。但如果所测产品的工作模式为自动的话,在污染物浓度过低的时候,产品会自动调整运行在低风量状态以达到省电和静音的目的。这也是导致测试结果与检测报告出现较大差异的另一原因。
第三方检测机构:真实使用环境才对消费者有意义
“我们是测空气质量的机构,不是测家电是否合格的机构。”昨天,参与媒体调查检测的第三方机构深圳市粤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粤环科YHK)的检测人员表示,“我们就是希望呈现一个空气净化器具体使用环境中的真实效果,而不是空对空。所以我们没有人为地把被测环境搞到实验室般极端。”
“检测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的。松下该净化器的CADR值为每小时208立方米,按照其净化率计算,在被测25立方米空间中,每8分钟完成一次室内空气循环。因此,8-10分钟已经足够其“工作一遍”。我们希望呈现的就是实际效果。”粤环科YHK检测专家表示自己的检测没有有过失的地方。
在松下净化器依据的实验标准QB/T 2761-2006中,测试的初始浓度要求为甲醛:2mg/m3;TVOC:18mg/m3。对此,检测专家告诉家电消费网:《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甲醛、TVOC分别不能超过0.10mg/m3和0.60mg/m3,而测试标准中的甲醛超标近20倍,TVOC超标近30倍,这种极端的空气环境在普通消费者的住宅环境中不可能达到。
“松下指甲醛:2mg/m3;TVOC:18mg/m3——这样的效果一般是对着家具喷漆的时候,也就是工厂里才会如此的。”一不愿具名的环境研究所专家表示,松下这一数据难道要让消费者一边在家里喷漆一边关着门用空气净化器吗?
律师:松下空气净化器误导消费者
昨天,看到松下否认空气净化器PM2.5达不到宣传的98%报道后,网友“最喜欢游泳的鱼”吐槽,“松下空气净化器号称祛除PM2.5达98%,原来要开着8小时以后才成。我一天在家的时候也就是十个小时,这8个小时,我也被空气毒得差不多了。”
还有网友表示,厂家玩的都是文字游戏,松下分明是玩的是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如此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宣传,推销产品,不可信。“我们普通消费者怎么能够验证这样专业的说辞?”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律师表示,松下要出具独立的、科学的第三方数据,而不是送检样品的数据。
责任编辑:陶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