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干旱区全新世温度和冷事件记录研究取得进展
中亚干旱区全新世温度和冷事件记录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院士团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获取了两个高分辨率泥炭剖面,并结合近几十年的现代过程分析定量重建了全新世暖季温度变化历史,通过汇总现有的温度重建定量记录,获得了中亚干旱区全新世暖季温度变化的综合曲线,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
研究结果显示早和晚全新世温度相对较高,中全新世温度明显降低,分析认为全新世温度在轨道尺度上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变化和温室气体强迫。此外,高分辨率的温度变化历史共记录了17次与太阳活动减弱有关的百年尺度气候冷事件的发生,其中早全新世和晚全新世的冷事件降温更为明显,推测可能与NAO(北大西洋涛动)负相位下叠加北大西洋冰筏事件导致的西风带增强有关。
该研究中现代过程分析和温度重建结果。(课题组供图)
该研究表明中亚干旱区的全新世温度不仅受轨道尺度的太阳辐射变化的调控,还受温室气体强迫,太阳活动以及相应的海-陆-气环流变化的影响。该成果强调了温室气体强迫和西风带对中亚干旱区全新世温度变化的影响,为深入理解中亚干旱区全新世温度变化机制以及解析全新世温度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24.108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