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里的成果转化故事
北京工业大学里的成果转化故事
新时期,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承担什么角色?以此为讨论主线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以下简称高促会)将于4月27日-29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
作为高促会的主办方,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探索,发挥学校特色学科的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果转化模式。4月7日,《中国科学报》记者来到北京工业大学,探访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化故事。
“揭榜挂帅”勇挑大梁
“即将举办的高促会将连通前端创新科技研发和后端成果产业化路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促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校长陈树君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了高促会的相关情况。
陈树君表示,今年的高促会将围绕高校在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科技成果进行交流,
一年前,在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上,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纪姝婷团队与北京智同精密传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接,携手研发生产摆线齿轮加工机床。
据了解,在我国工业生产线上,能挑大梁的工业机器人往往需要负重50公斤以上,而这些“顶梁柱”的肘关节必须要用到旋转矢量(Rotary Vector,简称RV)减速器。纪姝婷介绍,摆线齿轮是RV减速器的核心零部件,其生产长期依赖于国外机床。
纪姝婷率领团队详细了解企业诉求后获悉,高精度摆线齿轮国产化的难点就在于机床的刀具设计,国内各大企业还没有能独立设计该刀具的能力。
针对此难题,纪姝婷团队向摆线齿轮制造工艺发起挑战,成功研制出加工高精度摆线齿轮的刀具,并依托于国产机床,建立了独创的高精度摆线齿轮加工工艺,以及配套的刀具廓线检验方法。
“经工厂检验,由该套工艺加工出的摆线齿轮精度满足要求,齿廓线误差保持在4微米内。”纪姝婷说,“我们将高精密摆线齿轮的生产成本缩少至三分之一,将生产效率提高2至3倍。”
北京智同精密传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该技术支付了1000万元研究经费,支持纪姝婷团队研发,目前该技术已投入工厂应用。
这个案例也是北京工业大学面向北京市高精尖产业,聚焦学校工科学科优势,以“揭榜挂帅”方式实行有组织科研的典型。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常务副院长安全福表示:“我们还将发挥北京工业大学的立地优势,以创新平台为牵引,主动承担北京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规划。”
“三权”改革彰显成效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先行先试改革,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设,先后推出《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关于开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地方法规和政策,率先实施科技成果处置、使用、收益“三权”改革。
安全福介绍,作为北京市首批唯一的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制定了“赋予权属与激励”的管理机制,强化了赋权改革过程中各主体激励机制。此外,学校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奖励分配比例,许可、转让按梯度奖励不小于80%,作价入股不低于75%。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员秦文斌团队就是改革的受益者。
?
秦文斌回答记者提问。沈春蕾摄
2021年9月至12月,秦文斌团队的11项激光技术相关专利按照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先后完成了专利评估、赋权变更与作价入股,成立学科性公司——北京工大亚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大亚芯公司)。2022年2月,工大亚芯公司获天使轮投资1500万元。
据介绍,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先进半导体光电技术研究所自2000年开展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研究以来,相继突破了高亮度半导体激光芯片外延与制备、器件封装、光束整形与合成、光纤耦合以及系统集成与工程化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实现了激光器全国产化,先后获专利6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我们也是北京市首例采用专利赋权改革试点政策,通过专利作价入股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并落地北京的企业。”秦文斌称,工大亚芯公司2022年5月获得了市知识产权局100万元的专利转化专项奖励,2023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国家和市级部门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基础研究税收试点、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一批重大政策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原创成果落地转化
一直以来,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向产业转化面临多个“死亡之谷”的难题,这其中既有原始创新难题,又产业化落地难题。
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雪梅深耕氢医学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已有10年。期间,她和团队实现了氢气生物学机理多项基础理论突破,并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
在创伤修复和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领域,马雪梅团队发现氢气通过激活伤口自身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堆积和促进自体干细胞活化,增强对伤口组织的修复功能,并能够营造天然的湿性愈合环境,减轻机体炎症风暴,促进血管、神经、肌肉组织的全面修复,从而实现多种伤口的快速上皮化和无疤痕愈合。
马雪梅说:“我们团队提出‘氢医美’概念,并研发成功原创氢敷料的医美系列产品,在高端化妆品和医美敷料领域开辟新的方向,实现了原始创新的突破。”
马雪梅团队还将人工智能平台应用于多组学分析,影像组学和病例组学研究等方面。她介绍:“我们基于微流控阵列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实现了组织切片上基因表达的高效可视化与定量分析,测序质量与国外相当,但技术操作难度和检测成本大大降低。”
安全福介绍,在氢能成果转化方面,北京工业大学与大兴区建设北工大大兴氢能产教融合基地,主要开展氢能制、储、运、用以及全生命周期评价等方面的前沿基础研究及概念验证、创新孵化、企业落地等运营服务,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