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里走出的席摄影师
理念:“一张照片不是要拍出多难的技术,拍出多漂亮绚丽的画面,关键是要拍得动人。”
探索:“摄影棚的情景化改造或许是我以后的方向,感谢在生命中每一个支持我的人。”
为了让父亲答应让他学摄影,17岁那年,他在地上跪了3个小时。
“如果没有这3个小时的长跪,或许我现在会是一个泥水匠,延续着父辈们的乡村生活。”杨光均说。
蓄着一头飘逸的长发、现年30岁的杨光均,如今是泸州高端婚纱摄影机构林俪尔妃的首席摄影师。
他自己开过影楼,在生意最好的时候把影楼关了四处打工,为的是积累更多的经验;26岁那年,他加入林俪尔妃,开始了他的摄影棚风格改造之路。他说:“摄影棚的情景化改造或许是我以后的方向。”
回顾10多年的摄影生涯,杨光均有感而发:“每一个选择都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
昨日,在林俪尔妃的摄影棚里,杨光均向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推销”起自己的摄影理念:“一张照片不是要拍出多难的技术,拍出多漂亮绚丽的画面,关键是要拍得动人。”
为什么想到当摄影师?杨光均说,这得从他的童年说起。
1982年,杨光均出生在宜宾长宁县一个小村庄,家族里经营着一个手工鞭炮作坊。7岁那年秋天,奶奶过生日,家里来了一位摄影师。
“他从金的稻浪里走来,光洁的黑大褂散发着崭新的味道,手里驮着的老式相机闪闪发亮,瞬间就吸引住我,太帅了。”杨光均的回忆充满诗意。
就在那片金的稻田前,鞭炮声中,杨光均一家拍了一张合影。
杨光均的妹妹仍记得那天的情景,摄影师远去的时候,杨光均沿着稻田追了好远,“他学着摄影师的姿势,用手指框成一个四方,给那片稻浪和远去的摄影师拍了一张‘合影’。”
从那时候起,成为一名摄影师的梦想,就一直埋藏在杨光均心里,并随着时光的迁移日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