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摄影大师为何将生命后20年献给喜马拉雅
哈斯肖像照
恩斯特·哈斯(Ernst Hass),20世纪***具影响力的国际摄影师之一,留下无数经典摄影作品,包括那组广为人知的爱因斯坦肖像照、奥黛丽·赫本婚纱照等。
爱因斯坦肖像照
奥黛丽·赫本婚纱照
哈斯曾被美国《大众摄影》杂志,评为世界上***有创作思想的10位***摄影大师之一。他一手将彩色摄影推向高峰,并以此改变了很多人对彩色摄影的观念和创作。他还是国际上重要的新闻摄影记者和纪实摄影大师,曾拍摄过二战中遣返的奥地利战俘、越南战争等重要历史瞬间。
从残酷的战场到繁华的纽约都市,哈斯记录过无数宏大场面后,在生命的***后近20年,他却转而投身喜马拉雅,并在那里找到了永恒的信仰。
哈斯和家人
哈斯的摄影之路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年。他出生于1921年的维也纳,父亲是摄影师,母亲从事艺术工作。受父母影响,他很小起就喜欢艺术与创作。1940年,哈斯的父亲去世,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哈斯发现了一张摄于一战时期的玻璃底片,这张底片让他回想起父亲的那间小暗房和父亲在里面冲洗照片的情景。
哈斯年轻时肖像
玻璃底片冥冥之中也牵引着哈斯走向摄影。第二年,在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哈斯开始从事摄影工作。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摄影视角很快为他摘得荣誉。1946年,奥地利在二战中战败,被俘的士兵回到家乡维也纳,哈斯拍摄了一组归来战俘的照片,这些照片得以在《生活》、《假日》、《国家地理》等世界主要杂志上发表,也让年轻的他走红国际。
归来的战俘 维也纳 1947
归来的战俘 维也纳 1947
1948年,在罗伯特·卡帕的邀请下,哈斯加入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声誉的玛格南摄影图片社。在这里,哈斯跟罗伯特·卡帕、卡蒂埃·布勒松、大卫·西蒙等大师一起从事新闻纪实摄影工作。
虽然新闻摄影极具客观性,哈斯本人却非常浪漫性。他酷爱旅行,想成为探险家和画家,寻找着摄影和诗歌本质上的联系。
加勒比 1969
他还喜欢有着“摄影界毕加索”之称的爱德华·韦斯顿的作品,那种将物体从真实转化为超现实的能力,同样呈现在他之后广为人知的彩色摄影作品中。当时,彩色摄影已经发明,但受到“只有黑白才是摄影艺术”的普遍认知限制,很少被用到摄影中。而哈斯却痴迷于彩色摄影呈现出的奇幻效果,在罗伯特·卡帕的鼓励下,他尝试着用徕卡拍摄彩色胶片。
纽约 1952
1953年,他拍摄的一组名为《一个魔幻城市》的彩色摄影作品,在《生活》杂志上发表。这是《生活》杂志第①次用彩色图片刊出一个摄影故事。杂志不但用照片中的《魔幻城印象》作为封面,而且连续两期用24个版面刊出。杂志还配了段热情洋溢的语言:“纽约已被大量的艺术表现方法所描绘,但新的探索者总是在寻找更新的奇迹。”
纽约 1952
这组照片,将纽约这座国际大都市表现得色彩缤纷、光怪陆离,却又从精神上契合了它的包容性与变化性。另一方面,照片也意味着哈斯开始探索摄影艺术的更深层面:
“已经对平淡无奇的真实感到了厌倦,我的兴趣在转向,更多地对主观的视点着迷。不必再论述我的拍摄主题,我希望走向的瞬间是一种通过浓缩的纯净的观看,那些沉静的画面更多是营造而非简单地拍摄。不需要文字的描述去证明其存在,一切都将不言而喻——少些描绘,多些创意;少些教导,多些暗示;少些乏味的叙述,多些诗意。”——1961年《关于彩色摄影》,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
吴哥窟
或许是内心使然,他的摄影越来越关注自然与文化,为了寻找更不一样的“色彩”,在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他先后不断深入柬埔寨、巴厘岛、日本等亚洲各地拍摄,他的纽约公寓里摆满了跨文化的手工艺品和雕塑文物。他的朋友曾这样写:“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寻找神圣的地点和仪式,从美洲印第安人的舞蹈,到希腊的奇迹,到罗马的圣年,到吴哥窟和婆罗浮屠的寺庙,印度的神社,不丹和日本。在他的艺术中,他经常将一次性物体变成神圣的符号……”
他在世界各地找寻着神圣的符号,那种诗意的、浪漫的、充满艺术性,却又无比纯净的东西,***终,他找到了,在喜马拉雅。
印度菩提伽耶 1970
1968年,哈斯应邀前往喜马拉雅。虽然此前已经去过世界很多地方,当洁白的雪山与红色的僧人第①次出现他眼前时,他还是感到难以言说的震撼:“山对我来说一直意义重大。我是在奥地利长大的,我很感激山教会我的一切——觉知、忍耐和纪律 ……我对喜马拉雅山的兴趣不仅来自地理和摄影师的职业,还在于一个长期吸引我的事实。 世界上***高的山脉似乎激发了人类精神的***高层次……在攀登***高峰时,我更感兴趣的是生活在世界顶端的人们的智慧。”
印度 1972
他说自己对这里的人一见钟情,那种坚毅的、温柔的、宽容的、乐观的态度,是他在全世界地方所没有见过的。接下来,他几乎每年都会重返喜马拉雅。1974年,在史密森学会赞助下,他前往不丹拍摄国王的加冕典礼:身着红色上衣排队的人群,跳舞的舞者,这些盛大的佛教庆祝仪式,也让他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既惊叹又兴奋。
加冕日 不丹 1974
舞者 加冕日 不丹 1974
不丹 1974
在生命***后十年,他往返于纽约和喜马拉雅之间,在都市与雪域之间寻找着平衡。他还致力于大乘佛教的研究,那种他追寻一生,想要用摄影、用文字、用眼睛去表达的宗教艺术。
而他拍摄的喜马拉雅系列摄影照片,则凝结、发表在1978年出版的《Himalayan Pilgrimage》(喜马拉雅朝圣记)这本著作中。书的封面,是几位站在雪山之上,在哈斯看来,这意味着,比喜马拉雅还高的是这里生活的人的信仰。
今天,这一时期的彩色照片不仅稀少,而且极为珍贵,它们仿佛一架时光机器,为我们打开通往那时的信仰之门,触摸到这位国际***摄影大师眼中的喜马拉雅。
醍醐 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愿你也被这束光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