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哭泣巨头们为何不容错过肺部介入领域的狂欢
医疗器械巨头的收购动向,犹如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时钟,指引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美敦力、捷迈、直觉外科和史塞克在内的大型企业,都已经将其视为商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刚性机器人,如骨科手术机器人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市场上已然展现出白热化的竞争态势。
相较之下,柔性手术机器人的潜力仍待发掘。它们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这使得它们特别适合于非结构化场景。尽管柔性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对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肺部介入、胃肠道以及颅内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是肺部介入的手术机器人。这一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所青睐,并且相关并购活动频繁发生。在一级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顶尖企业完成了数亿美元级别的融资。此前,强生以天价34亿美元收购了呼吸道手术公司Auris Health,而Veran Medical Technologies(VMT)也被以3.4亿美元价格收购。
除了强生和奥林巴斯,还有美敦力和达芬奇母公司直觉外科,也在肺部介入领域布局。那么为什么这个领域会成为如此吸引巨头们眼球?我们将深入探讨当前产品形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lung interventional surgery robot source: Auris health
延伸深度:核心目标
现代医学正在不断推进内部检查与治疗技术,以消化道为例,从单纯诊断工具到微创治疗工具,其发展速度飞快。但是在肺部,由于分支复杂及气管逐渐收窄,使得进行深入检查变得极具挑战性。而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了行业重点之一。
根据报告显示,在中国新确诊肺癌病例总数约为78.7万;美国同期数据表明,只有23%的患者能在早期发现,有59%五年生存率;22%患者晚期发现,有32%五年生存率;而47%患者晚期发现仅有6%五年生存率。这表明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活检方式有限,即便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穿刺活检都面临精准活检困难的问题。因此,对于周围型病变尤其如此,大约40%的结节位置无法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触及。而经皮穿刺虽然可用于周围型实质病变,但不适用于微小结节,而且存在假阴性风险以及可能产生并发症,如气胸等问题。
此时,便出现了一种新的希望——利用机械臂实现全体触达,让医生能够实时掌握每一个细小分支,从而解决现有的方法无法做到的问题。此举不仅改善了检测能力,更开启了未来的可能性——即将机械臂搭载不同的治疗工具,将打开微创介入治疗的大门,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