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1415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标准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与讨论揭秘其工作原理
IEEE 1451标准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分析:揭秘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工作原理
导语:本文旨在探讨IEEE 1451标准的内容、发展过程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挑战。摘要:IEEE 1451标准由多个子标准组成,定义了一套连接传感器到网络的通用接口,促进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普及。然而,该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了一些困难。本文将简要介绍IEEE 1451标准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应用限制,讨论不同子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提供一个基于IEEE 1451.1标准的机器人手爪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案例。
一、引言
为了解决传感器与各种网络兼容性的问题,一群专家于1993年开始构想一种通用的智能化传感器接口。在1994年,美国国家技术 standards局NIST和IEEE共同举办了关于制定智能传感器接口和通用连接协议研讨会,从此每隔几年就举行一次会议,以细致地讨论该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到了1995年4月成立了两个关键技术委员会P1451.1和P1451.2,他们分别负责定义公共目标模型及其接口以及TEDS(电子数据表格)和数字接口规范。
二、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IEEE 1451.x 标准概述
A. IEEE 1451.2 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一个连接微处理器至单个或多个物理上分散变送者的数字接口,同时描述了TEDS及其数据格式,以及STIM(Smart Transducer Interface Module)与NCAP(Network Capable Application Processor)的10线TII(Transducer Independent Interface)通信协议。这使得制造商能够将同一款变送者适配到不同的网络系统,使之实现“即插即用”兼容性。
B. IEEE 1415.2 变送者总线物理层表示框图
C. IEEE P1415.3 标准提议定义物理层指标,为以分布式方式连接多个物理上分散变送者的“小总线”方式实现TBIM(Transducer Bus Interface Model),这允许通过简单控制逻辑进行最大数据转换。此外,它支持高性能、高价格比且可操作性强设备生产,同时兼容低采样率时序要求设备共存。
三、结论与展望
虽然IEEE 1415系列标准为建立灵活高效且互联互通的大规模测控系统奠定基础,但仍存在若干挑战,如缺乏统一管理机构协调各子standard开发进度等。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完善现有技术并克服这些限制,以推动更广泛且深入的事务监测领域应用。